跟隨保羅的腳蹤:土耳其及希臘心靈之旅十二天遊

《八月藍天下的土耳其和希臘》

2019年8月4日晚上,我們一團四十四人到香港機場,出發前往伊斯坦堡。這裏在不足一天的時間便開始罷工,心裏極其不安,未能和一些帶着雀躍心情的團友同感雀躍;團中不少兄姊後來分享了他們能從如何忙碌、困難、患病中經歷了主的恩典才可以成行,使我相信我們是帶着四十四個神蹟起飛。

倪牧師一開始便要求我們思考三個問題:「誰帶領了我來?」、「我在這裏做什麼?」和「我在這裏得什麼?」

我們,平日不大有機會深入認識和相處的群體,來自不同教會、不同背景,各有想法、各有期望,各有性格,要牧養如此「岩槮」的凑合,是怎樣的挑戰呢?

行程是辛苦的,每晚住在不同的酒店,天氣乾燥,要不停飲水,中午陽光猛烈,帶帽帶雨傘,偶然在樹蔭下清風送爽,有幸福和被愛的感覺。作為基督徒群體,我們中間也看到「彼此相愛」的時候,互相欣賞和鼓勵,分享物資,有驚喜的生日會、有歡樂和眼淚、有照顧患病的和軟弱的……等等,在在都能温暖心靈,更可貼上「面書」驕傲一下。

但我們帶來的消費心態,有時也使自己偏離了這旅程的意義,想來實在有點虧欠,辜負了導遊領隊們盡心竭力的講解。港人旅遊都在意拍照和購物;我反省,若我在意拍攝自己,蓋過了歷史的偉大,若我務要留下多個景點在手機裏去確定自己曾來過,卻忽略了容讓心靈被當下的場景洗滌,若我會怕錯失買到一些商品的機會多於錯失發掘出來的「見證」,這樣,我便愧對二千年來的信徒。我期望將來我的朝聖之旅會漸趨成熟,能自律和自在、不在意拍照、不着重購物,用心靈誠實,帶着對主的崇敬,行走於過去,穿越二千年。主給我們的得着,可能會更豐富深廣。

每天的靈修分享,都是我期待的。由於掛念着香港,加上旅途的疲累,我渴慕神話語的安慰。當然,我們當中有領受的,也有不領受的。就如撒種的比喻,有落在路旁或石頭上的、也有落在好土裏的。

於是,各有領受的我們,從伊斯坦堡,到士每拿、以弗所、別迦摩、腓立比、帖撒羅尼迦,到雅典,到哥林多;我們經歷時光逆轉,回到羅馬、拜占庭和奧圖曼時期,想像二千年前保羅和信徒們走過的路,也從廢墟中尋回有若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,我們被偉大的建築感動着,驚嘆過去的文明。不自覺背出了傳道書的話:「已有的事後必再有,作過的事必再作;日光之下並無新事。有甚麼事人可以說:『看啊!這是新的?』其實,很久之前已經有了。」在撐過了二千年的石柱堆中,我們思想神在歴史中的掌權、祂救恩的浩瀚,感受聖靈如風的呼嘯,再回望今天香港的教會領受了什麼異象,對基督的救贖計劃,我們該如何承傳。

牧師最後以詩篇二十三篇為我們作總結,說:「信主的人是蒙福的,我們要甦醒,思想感恩的事,主的愛是追着我們的,我們要住在神的殿中。」他又給我們林後十三章的祝福:「最後,弟兄們,你們要喜樂,要完全,要受安慰,要同心,要和睦。這樣,施慈愛賜平安的 神必與你們同在。你們要用聖潔的親吻彼此問安。眾聖徒都問候你們。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,神的慈愛,聖靈的契通,常與你們眾人同在。」

 

分享

Other 活動花絮 其他活動花絮 其他活動花絮